兴都阿里站

您好!欢迎访问兴都官网!

17年专注天丝面料研发与生产

13958156395 13958156395
兴都纺织面料值得信赖

一图抵千言:被“纺织黑话”困住的服装人

返回列表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5.09.24
在纺织面料的生意场里摸爬滚打多年,我总说自己见过的“面料误会”比经手的样布还多,但上周那桩人棉弹力贡缎的生意,还是让我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句“老问题又找上门”。
 
客户在微信里说得笃定:“要做人棉弹力贡缎,60支,105克,常规款就行。”这话听着没毛病,这类面料在市场上流通得不算少,我们仓库里就有现成的样布。我没多问,当天就按地址把样布寄了过去,心里还想着这单生意大抵是顺顺利利的。
 
没成想隔天就收到了客户的语音,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:“你寄来的这不是我要的啊,摸着手感不对,看着也不像,倒有点像涤纶色丁那股子亮劲儿。”我拿着手机愣了两秒,人棉弹力贡缎和涤纶色丁差着材质和工艺,怎么会混为一谈?转念一想,或许是客户把面料品类记混了,便试探着问:“会不会是您要的是人丝人棉弹力贡缎?那料子光泽感比纯人棉的强,有时会被误认成其他亮面面料。”客户在那头顿了顿,说“可能吧”,末了才想起补一句:“我给你拍张我手里的样布图吧。”
 
等图片发过来,我一眼就笑了——可不是嘛,那面料的光泽、垂感,分明就是人丝人棉弹力贡缎的样子。之前客户口中的“人棉弹力贡缎”,差了“人丝”两个字,却让我们绕了这么大个圈子。想起常听人说“一图抵千言”,这会儿才算真切体会到,在面料生意里,这话简直是金科玉律。可偏偏就是有那么多服装人,宁愿用自己那套“不标准的纺织语言”反复描述,也不肯随手拍张照片;宁愿在收到不符的样布后抱怨“不对”“不是我要的”,也不肯在一开始就把需求说完整、讲清楚。
 
这种现象,我遇上的次数早已数不清。有客户说要“重磅棉”,却没说清是280克还是320克,寄去的样布总被说“不够厚”;有客户要“水洗牛仔布”,没提是做软牛仔还是硬挺款,按常规水洗工艺做的样布,被退回时标注着“手感不对”;还有客户描述面料“有点闪光”,结果对方要的是含天丝成分的自然光泽面料。每一次误会,都得花额外的时间沟通、重新寄样,既耗了自己的精力,也容易让客户觉得“不够专业”。
 
细想起来,这种“不愿拍图、描述模糊”的背后,藏着几种很真实的心理。一是“经验惯性”在作祟。不少服装人浸淫行业多年,总觉得自己嘴里的“行话”别人都该懂——在他们眼里,“有点亮的贡缎”就是自己常接触的那类,却忘了“亮”的程度、“亮”的来源,在不同人眼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就像那位把人丝人棉弹力贡缎说成“人棉弹力贡缎”的客户,大抵是平时见惯了这类面料,下意识觉得“说了贡缎,对方就该知道是哪种”,却忽略了面料成分的细微差别会带来天差地别的呈现效果。
 
二是“怕麻烦”的心态在主导。对很多服装人来说,找样、询单只是日常工作里的一小部分,他们总觉得“拍图、写清楚参数”是额外的功夫,不如发段语音描述来得快。却没想过,这“图省事”的一步,反而会导致后续反复沟通的“更麻烦”——寄错样布要重新安排,来回快递要耗时间,要是耽误了客户的打版进度,甚至可能丢了整单生意,算下来可比拍张图、写几行参数费劲儿多了。
 
三是“对‘标准’的认知偏差”。有些客户总觉得“我描述得够清楚了”,却没意识到自己的“清楚”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上的,并非行业通用的标准。就像有人说“软一点的面料”,可能指的是垂坠感好的,也可能指的是触感软糯的;说“挺括的面料”,可能是指纱线密度高的,也可能是指经过定型处理的。这些模糊的描述,就像给面料加了层“滤镜”,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不一样,寄样自然容易“跑偏”。
 
其实在面料生意里,“精准”永远是第一位的。一句模糊的描述,远不如一张清晰的面料图、一串明确的参数来得实在——图能看清面料的纹理、光泽,参数能定好成分、克重、支数,两者结合,几乎能杜绝九成以上的误会。毕竟,我们要的不是“我觉得你懂”,而是“我们确认过,你要的就是这个”。
 

希望每个服装人都能早点明白,随手拍张图、把需求写具体,不是“多此一举”,而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。少一点“我以为你懂”的想当然,多一点“用图说话、用参数说话”的精准,面料生意里的那些不必要的误会,自然会少很多。

120907 1

【相关推荐】

咨询热线

13958156395
0